您好,欢迎登陆中国现代出版社!

zgxdcbs@126.com  1876289693@qq.com

00852-69338402

图片展示
网站类目
搜索

赤子的独白,岁月如歌唱悠远——楚雨轩为沂波诗集《春风醉》作序

作者:中国现代出版社 浏览: 发表时间:2022-10-11 09:57:24 来源:中国现代出版社

赤子的独白

——读沂波诗集《黎明的旋律》

 

楚雨轩

 

读沂波出版的诗集《黎明的旋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11月出版),我不由想找到并转动诗集中精心埋设的情感“按钮”,打开他的修辞“铁门”,破译诗篇中那一串串灵魂的“密钥”。尽管这样破译他的诗章有点曲折,但我还是被他诗集中一种强大的“力量”牵引着。

忧患家国一直是经典古诗词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当今出版的现代诗大多并不奉中心价值观和集体叙事为圭臬。《黎明的旋律》虽然是现代诗的躯壳,承载的却是古典诗词中现实主义的灵魂。诗集有的如春华之绚烂,有的如秋黄之华丽,但入我之心却是牛皮大鼓的浑厚,黄钟大吕的激越,这几乎成为我不可承受之重。

为了与诗人建立灵魂通道,我把这部诗集随身携带,一遍又一遍地朗诵,随时在空白处勾勾画画,反而越读越“厚”了。很多人在《黎明的旋律》中读到了优美、诗意与澎湃的情感,而我还读到了诗行后的隐示——传经、布道、启蒙!在代后记中,沂波说:他的写作就像在沂河里游泳一样,都是随着心性而为,没有固定的泳姿。诚然,《黎明的旋律》乍一看似乎是一个碎片的异质集合,但在我看来,它却是一个共同的整体和统一的中心,其平行结构的表达方式和形象化思维源自于文学的童年时代——《诗经》。

从第一辑《留诗庄稼地》就可以一窥整部诗集的结构和思想。作为以《诗经》为根为源的文本,《黎明的旋律》的普世性也是“昭然若揭”的。反复出现的意象和符号都是普罗大众常见的用词,几不可见鄙词劣句;韵律上口,适合反复咏唱,表达赞美、敬拜、热爱。如果说诗集《黎明的旋律》是一座由回忆建构的大厦,那么它最重要的一块基石就是《春天·我只要微笑》:这是愉快的季节/如人的青春在蓬勃着绽放/如我的梦想……不要鲜花/不要远方,不要这绚丽的风景/我只要人间的微笑/请记住,我淡化新来的节日/在河流的走向上/我会放歌一曲送给每一个人/送给故乡的山和故乡的水/从春天开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只要人间的微笑

一首诗两个章节,先是如如不动,然后是一唱三叹式的“不要……”,最后传达“我只要人间的微笑”,再从“请记住”开始另一重“认识假设”,最后再次递进到“从春天开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只要人间的微笑”,这种递进复沓的循环抒情结构,并不追求词语对现实的提纯或者标新立异,而是倾力于用意象符号强烈引发启示、警醒,进而共鸣与认同。“人间的微笑”,如沐雨春风,温润如酥,沁人心田,是漫长回忆的美学支撑,是文本的叙述起点和终极关怀,更是沂波的信奉、皈依和拯救。

观照诗集《黎明的旋律》,由于充满了紧张的期待,并且标定了“前方”的维度,它不可能不被事先注入价值。时间据此划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诗篇的前后排列上,也有着独具的匠心:从中间也既现在开始,然后因循着家族、血脉和乡土的缘起,以酣畅淋漓的长诗《水象》和《沂蒙圣贤》来史诗性地回溯和追慕古之先贤的遗痕,最后以“第三辑散文诗章”来凝思畅想。

在精神血缘上,可以说沂波是屈原、鲁迅等等这些伟大名字的后裔,他必然重蹈先贤覆辙,体味着与“远方的远方还没有尽头……无望的希望还会到来”“所有希望在编制一个个童话”相似的精神痛苦,但作为承先贤绝学的诗人,怎么能容忍世界这样堕落下去?他独自担当了作为觉醒者的孤独与恐惧,也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传经布道者的道德责任。于是他将自身所

承载的以五千年文明所命名的“过去和未来”物化为长诗《水象》《沂蒙圣贤》和“关于畅想的散文诗章”激情澎湃地呈现到普罗大众面前,将俗世所谨守的“现在”砸出一个不可弥合的窟窿,启示人们通过这个窟窿看清过去、现在与未来所共有的本相。

九天之上/高洁的灵魂与群星同歌/播撒妙曼的光/普天同庆的时日/花朵全部开放/大地的庄稼/与人类一起长高/地狱收取的灵魂/和魍魉一起舞蹈/翻卷的洪流咆哮了世界/高唱末日的生命/展现无边的力量/我只有微笑着握紧诗。在这首《握紧诗》中所呈现的,简直就是一首伟人诞日的献诗,也是一篇衔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革命之诗。革命者高洁的灵魂与九天之上的群星一样璀璨,播散着真理的光,智慧的种子在群众间生根发芽,人民的力量就像翻卷的洪流可以改天换地,咆哮世界。

从“时间的宽度在一念之间……阴阳善恶仅仅是心的距离”《时间的宽度》到“今天所做的,正是明天的事情/现在做到的,正是后来想要的结果……你实现理想从现在做起/再远的距离仅是心的距离”《距离》,善与恶,进与退,全在于“心”,一首劝善,一首劝进,与郭路生的《相信未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雪中畅想》《梦中清醒的人》《七月》《玫瑰之光》《凝视》《阳光·收获早晨》《飞鸟颂》和组诗《站在麦地中央》等等诗篇,直抒胸臆,却有着令人震撼的诗意,它们感动自我又动人心弦,激情澎湃而又余味无穷,这是诗人赋予庸絮生活和凡俗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与发现,可视之为中国诗歌的前途。

在这些精美的诗章中,诗人的心在大地上行走,在天空中凝视,在深渊里挣扎……在控诉,在歌唱,在遥想。诗人用他博大的胸怀,忘我的无私在艺术和思想两个层面上,歌颂着生命的美好、太阳神的普照、人性的光辉与阴阳的平衡。

“星星仅在黑夜中闪亮/每天都有新的太阳”“人类的需求只能和树林同步生长/膨胀的欲望必须节制”,他的道即平衡,即和谐,即中庸,即君子。道在诗中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知可触摸的物象和事件,他借着蓝天碧野中飞鸟的眼睛注视着“疯狂的鞋子舞蹈”所带来的罪恶:“树叶似纸钱升空/树桩如战场上人群倒下……江河干涸——肌肤紧贴大地的动物告别太阳”。

怎么来实现诗人道的平衡?《金星与皇娥》这远古的爱情传说告诉了你答案——“天上没有我们的情爱/大地才把彩虹支撑起来。”细查《金星与皇娥》的真宗旨,看似是一首爱情诗,但它未停留在两性之情的肤浅描写上,而是把“爱情事件”作为一种线索和支撑,透过所描摹的那些具体现象去寻找和表现一种远远超过这些“象”之外的内容——阴阳平衡的人伦大道!这个“情”,既指男女之情,同时又寓含着一切人与人之间的人“情”(性)之常,并由此衍生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家国天下的大情怀。

《水象》这篇长诗对道在世间的政治外化(国家范式)进行了集中呈现。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五行之一,水之在天为气为云为雾,在地则为冰雪为血液,它净化污秽,润泽万物,它既澄澈透明又包罗万象,是生灵之母。以《水象》为名,可见诗人对其抱有的强烈期待。实际上,诗人对于过去的歌颂有着无比复杂的心理动机,他所谓的“过去”是“这五千年大贤

圣哲向往的人间乐土/仅仅存在了几十年的光景”。这几十年光景,虽然了无陈迹,但精气神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脆弱却更有生命力,虚幻却经久不散,诗人对其忠贞不矢。

《水象》在形式上——语言的统一性是不言而喻的,包含着童谣、民歌、楚辞、辞赋等语言形式,这已经超出了艺术美的藩篱,而上升到著作学的高度。在内容上——诗人在沂河岸边犹如寻找真理的圣徒,在超现实的心灵感应中榫接了祖灵、陶渊明、郯子这些先贤,在他们思想的烛照下,冲破黑暗,回归鱼水大政这个小国寡民时代的大同之思。在思想上,进化论或曰革命性在时间的转换中有决定性作用,它允诺过去阶段性目标实现、未来大同社会、终极关怀、“人间的微笑”、共产主义实现的可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式所呈现的多样性,也是诗歌的文本革命。诗人对古典汉语的现代变格所做的强力组合,不仅是个人的语言实验,更是他对世界本身以及人在其中的地位所做的重新定位。《水象》一诗重现了童子的“见山是山”和赤子的“见山还是山”的境界升华过程海德格尔说:“在贫困时代作为诗人意味着:吟唱着去摸索远逝诸神之踪迹。因此诗人能在世界黑夜的时代里道说神圣。”以圣贤抗污浊以自洁,临愚昧而悲吟的高贵体验嫁接于自身,也正因此诗人才能够成为先贤的精神后裔、道的化身。诗人虽然倾力于用自然中美的存在与消逝来表达情感,但那只不过是主体——人登上或者占据历史舞台的道具和布景,它们的背后总有着某种不便直说的历史情境,一种历史意图,用学术性的名词来解释的话就是“明显的政治学冲动”。这种抛开常规的语言书写方式,例证了诗人具有这样的信念:诗具有改变直觉和感性,乃至整个思想体系的能量,最终可以影响和引导人的文化行为甚至政治行为。这无疑与诗人内心深处最隐秘的道德准则与自觉遵循的精神律令有关。从这种指向外部的、并且要求介入现实世界的语言冲动中,我们不难察觉到诗人积极介入社会性事务的诗学主张。

“鱼水大政景万千,天下和美享自然/夜不闭户民随愿,路不拾遗公同天/万众一心呈大象/乐土乐国尽芬芳/鱼水大政永畅通,天下尚同景无穷/倘若万代能延续,大爱人间无战争”。《郯子一番圣词歌韵》

“欲信人者,必先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国之民对祖国必将强大起来的信心和底气。清末以来,诸国列强侵略中国,华夏同胞生灵涂炭,民族自信心受到极大重创。很多西方历史学家和日韩学者都曾经断言“崖山之后无中国”。这种悲观的论调甚至在当今国内知识阶层有很大市场,而诗人却始终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心。其“鱼水大政,乐景太平”人间盛世的预见与陈寅恪早在1934年说过的话有共通之妙。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譬诸冬季之树木,虽已凋落,而本根未死,阳春气暖,萌芽日长,及至盛夏,枝叶扶疏,亭亭如车盖,又可庇荫百十人矣。”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和日本的池田大作,1975年进行了历史性的会晤,并预测,二十一世纪要继续生存下去,避免世界性的混乱,就必须弘扬中华文化。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共同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下去,就必须吸取2500多年前孔夫子的智慧。”中外文学、历史、科学领域的大家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抱有巨大的期待,“站在麦地中央”的诗人又岂能不心领神会呢!

大道周天,无往而不复,诗人明悟了道的本质,短暂体验过“道在人间”,经历着道的沉沦,能预见未来道的曙光。《黎明的旋律》这部诗集从某种意义上让沂波的思维图景由虚化实,完成了哲学环形的闭合,自洽的建构。

其实,我们非常好奇这部诗集为什么不叫《水象》而叫《黎明的旋律》?一位诗人完成了他对故乡的“立命”和“还愿”之后,还要表达什么呢?

一个人自有高贵的意识以来,最先追问的必然是:我是谁?我需要什么?我应该怎样?像鸟儿离开村庄的诗人,漫游的灵魂再也得不到源自血脉、祖地的安慰,才会渴求智慧和真理的灵水来拯救。出于这种心理动因,抵达中年的诗人,合理地假设自己是一只童鸟(性灵的我),沉落在黑色的世界里,心灵贴合着大地,开始承受村庄的苦难:“静静地/若一粒种子伸出了根须/命运就这样开始,品尝夜色的味道”。什么是夜色的味道?生命晦暗、寂寥、看不到一点前方的亮光。“生命的全部意义已经在翅膀上展示”的鸟儿和“吃土喝土死了还土”的人类,“在树木竖立的房子上结合”,鸟和人在生死互转,一生都迸发不出精神的光芒,这就是苦难,这就是诗人“清醒的痛苦”,这是多么哀凉的社会现实啊!诗人没有沉浸在绝望的命运里,要改变人的命运,首先是思想的革命,诗人于是有了这样的思索:“开始有时需要有一场风暴/新生有时需要轰隆的雷鸣”!面对“一步跨亿年”的自然奇观,诗人又发出这样的追问“在时间的节点上/到底演化了什么?是什么力量撼天动地/又凝固成永久?生命的来去含着什么意义?”见《黎明的旋律·大地断裂处·一》。地发杀机都能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呢?人性的革命之芽悄悄萌发!至此,不难发现《黎明的旋律》是一首战斗之诗,是小我与大我在看不见的心灵王国里赤膊上阵的激烈厮杀;是一首求道之诗,是挣扎于泥涂深渊里的此岸生灵求索生命之谜和自我奥义的苦苦追问。

真理越辩越明,剔除掉心灵的怯懦,内心澄澈,才能勇猛精进执锐而行!《大地断裂处》正是《黎明的旋律》这首长诗中关于人性的哲思之问,玄学之辩。

混沌之初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天地/无限虚空的虚空,是怎样虚空着虚空/这样虚虚的空空,无上无下地进行/进行中的虚空,谁的意在无意中意行/无意中的神意,玄妙了无限妙成/日月星无名可名,大道中非常道行/如如运、运运之中/色空空、空空色明,明明了山水世界/静中动阴阳平衡,平衡中无限无限/无限着亿年前的光景……见《黎明的旋律·山顶上举酒·四》。

这是诗人对真理和智慧形而上的思索:有与无,空与色,形与意是概念产生后的双生子,相爱相杀。人类肉体形的有限,包裹了灵魂意的无限,浩瀚无边的宇宙又囊括了渺小的人类,失去了界限,过于追求某一方面,无论是空还是色,都必然导致沉沦与堕落。虽然真理和智慧本身是永恒无限的,但人追求真理和智慧的行迹,永远在路上。把空与色都融为一体,心与天地参悟,合万象于一身,是人间极大的才气,是思想领域里一座奇峭突锐的顶峰。这样高山仰止的境界,非以赤子之心,豁达之态,非以真诚、勇气、无畏的决心和不顾自身利害、安危的真作家、真文人才能抵达。比如鲁迅等,沂波的这部诗集,也有其遗绪的发散。

《黎明的旋律》这首长诗中,甚至说整部诗集中,唯《山顶上举酒》有着奔放、大气、豪迈的阳刚审美,令人仿若看到了李白在嵩山顶上与友人元丹丘醉酒狂歌,挥毫泼墨写下《将

进酒》,仿若看到了苏轼于黄州快哉亭写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在这旋转的世界/哪里是我们的方向?何处还有/希望的灯光?”山越高,温度越低,好似这寒意紧逼的心境。一个民族的精神之火在哪里?关于思想的诘问还没有结束,文学审美的本性跃然而出:……你我为木有着怎样的景色/阴阳平衡需要怎样的智慧/醉了的陶潜向往着桃园/酩酊的墨子怀抱着《尚同》/似醉非醉的庄子击缶而歌/醒了又醉的李白让奸佞在朝堂脱靴/这醉了的感应真是美妙/这飘然的对接似道非道。见《黎明的旋律·山顶上举酒·六》。或许只有在酒酣耳热之际,才能把思想还给教授们?可是问题的全部根底就在这种二律背反和永远矛盾是否能为诗人的主体人格所承受?

酒之如梦千古悠扬,诗有流韵/风中畅想。石头上升腾千年的酒香/历史的潮汐在心上激荡/无数的眼睛是无数的星星/举杯饮进人间悲凉,酒之如梦/千古悠扬,黎明的旋律升扬在心上。见《黎明的旋律·山顶上举酒·九》。当一位诗人相对的破译社会和个体,生命得到升华和解脱,由对人生的真切感悟和珍惜,由对自身生命的热爱,必然导致对人类有情众生

的泛爱,并由这泛爱产生另一种并不撕心裂肺却漫漶无边的“泛痛苦”。这痛苦大抵就是西方哲人所说的“智慧的痛苦”吧。

当我从《春天·我只要微笑》读到《黎明的旋律》时,就被这样一部恢宏大作折服了!我为诗人开掘的精神风光之辽阔,之深远,之雄奇所深深地征服,这是我此前在现代诗群中所从未见到的。犹记得文友原野曾经这样评论沂波:我不能武断他(沂波)的每一篇作品都完美无缺,但我可以见证他的每一篇作品都非常纯洁!当我以艺术含量和思想深度来苛求他的作品时,我不能不想起张炜启示性的结论:“纯洁——纯洁本身就深不见底!”

沂波不仅写出了浑厚的现代诗章,在古体诗词、散文诗、戏剧、小说等文学题材上的造诣也腹笥暗藏,功底深厚。这也是他能被上届临沂市作协主席高振青眼有加,临退前仍念念不忘,把创作《沂蒙圣贤》诗剧这一光荣的使命托付于他的根由。《沂蒙圣贤》在《黎明的旋律》这部诗集中占据了近半的页纸,可见其分量之重。在中国古代,沂蒙历代圣贤灿若星斗,引领、影响了中华文化的进程。从三皇五帝之一的少昊帝、舜帝,孔子之师郯子、史圣左丘明;到智圣诸葛亮,孝圣王祥、书圣王羲之、书法小圣王献之、书法亚圣颜真卿等圣人,无不彪炳史册,影响深远,他们巨大智慧的头颅和铮铮铁骨,不仅属于蒙山沂水,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沂蒙圣贤》从先秦到近代,分六幕完成,共集中了66位沂蒙圣贤。剧中把历代有影响的先贤对推动中华文化发展所产生的作用、留下的经典和闪光的思想,用诗剧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也是更进一步地诠释了《水象》中的“鱼水大政”的蕴涵,揭示了唯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回答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终极关怀”命题。这就是只有实现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人类所向往的美好社会,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追求。

沂波的六章散文诗,带着他的体温,而且这个体温久久不散,因为他的心和沂河、麦地、村庄须臾也未曾分离。

诗人在《流水集》(第一章)前这样写道:“翻开我的诗章/我们已经相识/如果您从中看到了我心灵的飞鸟/我们就成了知心朋友”相识是如此简单,但要成为朋友必须“看到我心灵的飞鸟”,那得需要一种勇气,一种怀着敬畏跪进清清的沂河水,要有从阴影中飞到阳光下的勇气。

“浴呼沂兮——欢畅,浪波之中成长”,沂波是诗人的笔名,也是他领受一生的教诲。沂河,无疑已经成为诗人的身份标志。沂波笔下的沂河,有着无限的延展与温暖,灵与肉、爱与美,信仰与感恩都蕴含在水样的情感关怀中。在沂河岸边,我们看到了双重身份的沂波:一面是长不大的孩子,面对着万象宾客,乡亲邻人,疼就落泪,美就欢颜;一面是谛视凝思的成人,面对浮躁的世事,狂欢地诗写,率性且修道,悲悯且大爱。从流淌的诗心中,他始终点亮内心的灯盏,既扮演大自然的角色,平等、真诚,尊重万物自身的尺度、质地和性情,又履行人类生存的本来使命,大爱、优雅,在人类精神家园与道德秩序重建中思索、呼唤和祝祷。他以鸟儿为证词,要留住一切真的、善的和美的。

沂波的写作不是一种语言行为,而是一种性情,更彻底的结论是一种生命行为。他流下的泪水、他的温度,他诗句中开门见山的透明方式,他真实的笑,钻心的疼,他放低的身子,砸进泥里的重,他柔软的恕,绵密的善,他的爱与憎,理与趣,笨拙与澄明都是他生命灵魂中流淌出来的汁液。

王国维说,天以百凶而成一词人。据闻沂波曾经与死神擦肩而过,有无数次困窘的遭遇,而他仍百折不回,久浸沧海而无杂质,这才成就了这样一位超越了小我的个性,大我的情怀,公而无私忘我的大诗人。《黎明的旋律》是一粒沉在幽深河底的珍珠,是一颗藏在地下矿床的钻石,是一部向历代为黎民觉醒,民族崛起,国家强盛而奋斗的先贤志士们致敬的祝文献诗,是一部透着灵魂的光和热,审视与批判,焦灼与反抗的赤子独白。

或许,在热闹的文坛(诗坛)中,《黎明的旋律》永远走不进中心,但是这样一部散发着金属质地的作品,必将为日渐被沙漠化所侵袭的文学事业注进鲜活的血液和“道”的存在。


赤子的独白,岁月如歌唱悠远——楚雨轩为沂波诗集《春风醉》作序
赤子的独白——读沂波诗集《黎明的旋律》 楚雨轩 读沂波出版的诗集《黎明的旋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我不由想找到并转动诗集中精心埋设的情感“按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文章推荐

总社地址:香港新界沙头角麻雀岭116号1楼D室             电话:00852-69338402 

内地咨询电话:13715015055(深圳)                          业务微信:13715015055
业务QQ:1876289693                                                   电子邮箱:zgxdcbs@126.com   1876289693@qq.com

图片展示

Copyright (©) 2009-2020 中国现代文化出版社  

技术支持:津坤科技

Copyright (©) 2009-2020 中国现代出版社  技术支持:津坤科技    网站后台管理

客服中心
总社电话
00852-69338402
内地咨询电话
13715015055
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